题记:
这段时间,我继续在市中医院找骨伤科姜劲挺教授治疗颈椎病。
因为明显感觉到颈椎疼痛及衍生的眩晕等症状越来越轻了,我又把轩儿也带去给姜教授把脉问诊。
姜教授以他专业敬业的医术医德,围绕我的颈椎病给我讲了许多病理学知识,让我受益匪浅。
继3月14日(周二)我第一次在市中医院找姜教授看颈椎病,到4月22日已经是第十次,刚好一个疗程。
每周两次治疗,清明节因我去香港徒步而停了一次。
第一至四次的治疗体会在《于诸病苦,为作良医》(见《艳阳光影》3月26日文章)里已详细记录。
现在这里将后面六次的治疗体会作个总结。
3月28日星期二,第5次治疗
自我感觉这次是来做巩固性治疗了。
“治疗”这个词,是听姜教授跟我多次提起才引起我注意的。认识姜教授之前,我在中医院找过两个医生,根据他们开的处方,我也在医院做综合治疗,包括熏蒸、颈椎牵引、红外线、定向透药疗法、敷药等。
但这些治疗方法,我之前都片面理解为理疗。
其实,治疗就是对症下药的医学救治。而理疗则近似人们平时所说的养生、治未病。我理解为治疗是真功夫,理疗是花拳绣腿。
姜教授团队的骨科治疗是以伤科为主,所以治疗手法又称为“正骨理伤手法”。
正骨也是正心、正气、正人。
人活着要有正气,更要有骨气。
以前我对中医也不太了解。但从小就知道,我国每个城镇都是有中医医院或门诊的。几千年的传统,让老百姓对中医情有独钟。
一是对中药材有相当感性的认知,二是中药比西药便宜许多。特别是新冠三年,中医在抗疫斗争中发挥了看得见的神奇作用。
我的颈椎病在中医院接受治疗,效果一次比一次好。每次,姜教授还会根据我的现状和病史给我做分析和建议。
“久病成医”--接触多了,我对中医的了解也更客观和理性了。
姜教授问诊:舌苔还有点白,汗现在还多不多?睡眠怎么样?
我:汗少了,睡眠也好些了,就是中途醒了难睡着。
姜教授:你的舌苔还是有点白,现在是把你基础的湿气化了,内湿还没有化完。身体里面还有寒气。但你的情绪稳定多了,看起来好多了,你的这个治疗效果比我想象的要快。所以说我们看了这么多年的眩晕, 知识水平越高的人越容易治疗。
最难治疗的是哪些人?
你看华强北(深圳著名商圈)那些白手起家的,过来治疗时焦虑得不行。皮肤里面红疹,胃肠也不对,身体各种问题。不像你这样有修为的,所以看这个病,个人的内修也是很重要的。
我告诉你,情绪也是一种劳伤啊!跟劳力是一回事,只是你不知道而已。你扛的压力都是一种劳伤,尤其在青壮年三四十岁左右正耗精力的时候。每个人吃进去的饭一样,但你扛的东西比别人重太多,就不行了。要调整这个才行。
我明白姜教授的意思。
我第一次来找姜教授时,他就建议我要“把你家先生带来,你这个病的起因是家庭原因。”
我当时还是比较认同的,因为我确实是怀轩、生轩、养轩以来,经历了别人难以想象的难,这才落下今天腰、颈、头都有问题。
也是在姜教授这里,我真正知道了“头痛医头,脚痛医脚”原来是错误的。
一个人之所以得病,特别是比较复杂的病,一定是相关的多种疾病相关联。比如上面提到的情绪和修为,就很有道理。
为什么人们安慰病人时总说,放宽心,不要多想?有些癌症病人,完全放下后反而好转了。
4月1日 星期六 第6次治疗
这次我带轩儿一起问诊姜教授。轩疑似抽动症,姜教授开了三天的中药。姜教授建议我带轩儿到三楼儿科门诊找他的夫人马喜凤主任看看。
马主任从事儿科临床、教学及科研工作二十余年,是全国第四批名老中医药学术继承人。擅长治疗小儿多种疑难杂症。
但等我治疗结束后,马主任已经下班了,只能多等一个星期。
我同之前一样做正骨理伤手法治疗、冲击波、敦煌消定膏、飞天爬墙(自我贴墙全身拉伸)。
4月8日 星期六 第7次治疗
姜教授首先给我把脉问诊:你这个忧思伤脾啊!舌苔白,看你锻炼还可以,睡眠怎么样?
我:主要是操心孩子。现在睡眠挺好,可以睡六至七个小时了。
姜教授:孩子的事慢慢来吧,别着急,先诊断清楚。他什么时候该好,他就会好了。
我继续正骨理伤手法治疗、冲击波、敦煌消定膏、飞天爬墙。
4月12日星期二 第8次治疗
姜教授:不管怎么样,诊断这个事还是西医比较厉害,这个你不得不信。北京是面对全国,各种疑难杂症见得多了。你可以带孩子去北大第一医院诊断下。有办法就按有办法的治。
姜教授给我把脉问诊:你个人的这个情况还不错,阳气慢慢上来了。原来阳气淤滞,导致你心情难受,现在慢慢就开朗起来了。
我也介绍我的情况:睡眠有改善,可以睡七小时。然后继续正骨理伤手法治疗、冲击波、敦煌消定膏、飞天爬墙。
今天周二,人比较少。姜教授的研究生学生黄医生和郑医生帮我认真细致做了正骨推拉,体感非常轻松。
姜教授在一旁说,中医还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。一个医生想要病人多,很简单。就像西医,看一下,你感觉好了,你就觉得很厉害。中医没有这样的,讲的是最终要治本。
我们要看病,要解决的问题比你说的问题要多得多。我们刚开始也是治腰不治颈椎,治颈椎也不治腰。都是这样过来的。后面效果不好,又开始想办法,才把下肢的运动跟颈椎连起来一起治疗。
姜教授说,我们见过的很多东西,比一般的人多。当然,也有懂得多的老同志,但他们有些已经走了。
听姜教授娓娓道来,就像是听师长拉家常,自然亲切温暖,又常有茅塞顿开的感悟。
4月15日星期六 第9次治疗
姜教授说,你给我出的难题是个大难题,你的问题是小,后面还拖着个大尾巴啊。姜教授指的是我轩儿的诊断和治疗。他如往常一样给我把脉问诊,并开了三日的中药。
姜教授说,刚才那位晕倒的老先生,一会你帮把上次写的文章发给他看看,我同他解释一二句也说不清楚。
接下来,我继续正骨理伤手法治疗、冲击波、敦煌消定膏、飞天爬墙。
4月22日星期六 第10次治疗
姜教授把脉问诊:你这治疗刚好一个疗程,情况好了很多。现在没有再晕了吧?
我:现在不晕了。
姜教授:你舌苔白,脾肾阳虚,肌肉还有些僵硬,需要继续调理。你体质是寒湿,现在治疗是慢慢瘦了,但如果不把这个体质搞好,又会胖回去,晕了以后会更胖。你吃完饭了要走走圈圈,有时间了,可以来住院,这个寒湿还是要针对性好好调理。
你孩子吃中药调理,但也要同步做手法治疗。下次带他来做手法。手法同开方子是一样的。
在这一个月的治疗过程中,我听到看到许多病人表达对姜教授的感激之情。有位病人在十九岁时摔伤,但因当时没处理好,一直有隐患。时隔三十年后找到姜教授,终于治愈康复。
姜教授是专家,也是真正的医家。
医者仁心,他关心的不是自己如何快赚钱赚大钱,而是一个医者该如何担当。
他感恩当下这个伟大的时代,感恩所有对他有帮助的人。他是有高尚情怀和崇高事业追求的。
悬壶济世,中国中医的振兴,需要更多姜教授这样有骨气有德才的人。
2023年4月22日 星期六
——作者:艳阳光影